墨子:天下兼相爱则治,交相恶则乱
这是墨子提出的名言,意思是说,人与人之间只要彼此相爱,天下社会太平无事,如果相互争斗,视如仇敌,就会发生动乱。墨子自己生活的时代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呈现出一种“交相恶”的混乱局面。在墨子看来,人与人之间只有做到和睦相处,互相爱护,社会才能长治久安。墨子主张的目的是要达到“兴天下之利,除天下之害”的理想社会!这大概就是“大格局”!

荀子:救患除祸,则莫若明分使群
这是荀子提出的有关社会组织论的名言,意思是说,通过等级差别和职业分工来组织社会,就能解救灾患,祛除祸害。荀子认为,人是天底下最尊贵、最高级的动物,任何东西都无以伦比。他说:“和则一,一则多力,多力则强,强则胜物。”这就是说,人能安分守己,和睦相处,就能团结一致和增强力量,从而强大无比,驾驭万物。

荀子
韩非:抱法处势则治,背法去势则乱
这是韩非提出的著名命题,意思是说,统治者只有依法治国,才能治理好社会;如果有违法治,社会必然出现混乱。

韩非
陆贾:万世不乱,仁义之所治也
这是汉初著名思想家陆贾关于治国的名言,意思是说,只有推行仁义,社会才能长治久安。陆贾颇具雄辩之才,最出名的莫过于其“马上打天下,马下治天下”理论和相守异术理论。陆贾认为,只有贤圣当政,才能使仁义立,道德张,如果佞臣当道必然纲纪荡亡,道德废弃,仁义难存。因此,人君能否善用贤圣之臣,是关系到社会能否安定的大则。

陆贾
王充:世之治乱,在时不在政,国之安危,在数不在教
这是王充提出的著名命题。其中心意思是说,国家的治乱兴衰,并非人力所为,完全是由天时历数等客观力量决定的。

王充
王符:身之病,待医而愈,国之病,待贤而治
这是东汉思想家王符提出的命题,意思是说,身体上的疾病,要靠医生才能诊治,国家的问题,要靠贤才去治理。王符提出了“天以民为心”,“国以民为圣”的民本思想,认为民是国家根本,社会治乱,社稷安危,国家兴亡,与民的关系极大。

王符
顾炎武: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
这是明清之际顾炎武提出的响亮口号。直到今天,它还鼓舞着人们去求索、奋进。顾炎武强烈主张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。他认为,“亡天下”则指民族的生死存亡。因此,无论贵贱,“保天下”是所有民族成员都应担负的责任。可谓是封建末期知识分子大格局的杰出代表了!

顾炎武
戴震:理者,存乎欲者也
这是清代思想家戴震提出的名言,意思是说,“理”与“欲”是统一的。其目的在于说明人欲的合理性。戴震认为,人欲的存在是天然合理的;如无物质欲望,也就无法生存下去,人欲应该视作社会发展的一种推动力量。由此,他提出了“理存乎欲”的思想,认为天理不但不能超越人欲,离开人欲,也就没有什么天理。

戴震
龚自珍:我劝天公重抖擞,不拘一格降人才
这是龚自珍的名言,意在强调人才的重要。龚自珍认为,国家改革能否成功,人才是关键,人才关系到朝代的治乱兴衰。当时的清朝,几乎找不到个有用之才,全国上下,都是庸碌之徒,是一个“左无才相,右无才史”的时代,整个社会处于“日之将夕,悲风骤至”的境地。

龚自珍
魏源:师夷之长技以制夷
这是魏源提出的名言,意思是说,学习西方人的先进技术,以抵御外敌的入侵。魏源虽主张要学习西方,学习西方人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“尽你西人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”使国家富强起来,赶上西方先进国家,另一方面则是为了“制夷”和“以夷攻夷”,增强国力,抵御侵略,制服敌人。在个人层面,就是要善于向比自己强的人学习。
